視覺、聽覺、體覺學習傾向分析
Market America WebCenters • 2019 Mar 12
學習傾向能夠使個人達到最佳學習狀態的方法。

學習傾向能夠使個人達到最佳學習狀態的方法。這理論提議教師應該評估學生的學習模式,並使其課堂教學方法能夠最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模式。
每人都有他所喜好的學習方式,了解你自己的學習偏好,有助於你了解你在學習環境的表現,並能夠作為你提升學習效能的參考。長期以來好奇的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身體的學習領域,目前,已經至少提出了80種學習模式,但比較常見的,便是通過生理知覺進行分類,就可簡單地分為三種類型。
美國聖約翰大學教授Rita Dunn和Kenneth Dun提出以下三種學習偏好:視覺、聽覺、觸覺/動覺模式。
研究發現,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如理想的其中一個原因,就係沒有對症下藥,令他們無法完全吸收及運用被教導的知識。例如小朋友坐不定,學習不專注,表面看來他們好像要跟家長或老師作對。但其實這可能是孩子們用來幫助自己的學習方法,卻被家長或老師誤會是不夠專心而已。
雖然這三種學習模式同時使用,可是細心觀察,就會發現當中有一個是主導傾向。若能了解孩子的主導方式與學習傾向,作出相關的調整策略。給予孩子合適的學習環境,便可提升學習效率,更能促進家庭和學校與孩子間的良好溝通。
視覺模式:
透過「看透」教材來學習,他們喜歡閱讀課本、注意文字和圖畫、抄寫黑板的重點、看錄像能來明白課題及協助記憶。
聽覺模式:
透過「聽」的方式學得較好,最適合在多以講述為主教學法的學習上,他們喜歡留意老師課堂的講解、收聽錄音機、或在有音樂陪伴的情況下學習、在抄寫和溫習時喜歡通讀課文。
體覺模式:
喜歡透過肢體的活動來學習,學習時會發出一些聲音,腳不安定地達地滑龍不,搖晃凳子,咬香口膠或不等,閱讀時喜歡用手指頭或拿着東西指着課本閱讀,喜歡參與角色扮演和遊戲活動。